美西时间7月18日,据世界日报报道,从2017年6月9日章莹颖失踪开始,调查丶审判用时768天的案件终于告一段落,杀害章莹颖的凶手逃过死刑,被判无期徒刑,案件已经关闭。
7月17日下午,章莹颖案检辩双方分别结束量刑阶段的结案陈词,检察官对辩方结案陈词进行反驳陈词后,案件再次交到陪审团手中。然而,判处被告死刑还是终身监禁,这个牵动无数人心的决定,似乎令12名陪审团成员难以抉择,在经过近3小时的讨论后,陪审团无法做出决定,法庭宣布休庭,将于当地时间7月18日早上9点再继续讨论。
今日,也就是18日上午9点,案件再开。由7名男性和5名女性组成的陪审团进行闭门会议,最终仍然无法在终身监禁和死刑两选中达成统一。最后法庭只能依规定对被告处以无期徒刑,由法官沙迪稍宣读上诉判决。
判决参考因素包括,「法定加重原因」(statutory aggravation factors)丶「非法定加重原因」(non-statutory aggravation factors),还有判处无期的「减轻因素」(mitigating factors)。陪审团必须同意克里斯汀森故意杀害了章莹颖,包括章莹颖的死亡是因为绑架造成的丶克里斯汀森以令人发指丶残忍或邪恶的方式犯下罪刑,和被告经过周密计画和预谋犯罪,等前提条件。
非法定加重因素包括:受害者的脆弱丶克里斯汀森未来的危险性丶被告缺乏悔意丶被告曾阻碍办案等。
同时,辩方律师提出49项减轻因素,包括:包括被告母亲有焦虑症丶长期酗酒,且家族成员有心理疾病病史,被告给予妹妹情绪支持,被告脑部受伤,有失眠丶忧郁丶焦虑及酗酒丶用药问题,被告如判死刑,其父母将会很伤心,被告多次寻求心理咨商协助,但却没有获得适当处理,等等。
伊州在2011年废除死刑,不过,如果犯罪行为属于联邦罪,则仍将可由陪审团匿名投票判处死刑。然而,各种因素加在一起,使陪审团无法就判决达成一致,最终导致克里斯汀森逃过死结,被判无期徒刑。

检方认为,克里斯滕森以一种令人发指的酷刑方式杀害了章莹颖,克里斯滕森缺乏悔意,对她的家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没有她尸体的情况下,家人无法为她举行合适的葬礼。丶
辩方则试图将克里斯滕森人性化,称他是一个聪明丶有礼貌的孩子,正在努力应对抑郁丶焦虑丶睡眠问题和酗酒问题。
判决前,由于克里斯滕森的律师已承认被告强奸及杀害了章莹颖,外界早有预期,陪审团将作出有罪裁定。
不过,辩护律师与检方就被告谋杀的方式和动机有不同解读。
这一辩护策略是为了争取克里斯滕森不被处以死刑。
辩护律师形容克里斯滕森酗酒,“是一个失去了控制丶有很多黑暗想法的人”,而检方则认为,克里斯滕森预谋已久。
罪名判定过后,案件将在7月8日进入量刑阶段。虽然案件所在的伊利诺伊州已禁止死刑,但案件是在联邦法庭审理,因此死刑是最高量刑。
检方将要求被告被判处死刑。所有陪审员必须对死刑裁决达成一致。
如果陪审团中有人不同意,被告将被判处终身监禁。
章莹颖父母截止今日
都没有见到女儿的尸体
章莹颖至今都没有“入土为安”
克里斯滕森还在笑,血腥细节让人发指
没有死刑,只是终身监禁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