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华人资讯网6 月10 日报道, ( 记者Gigi) 被称为“天花”亲戚的猴痘,近月在非洲以外的欧美国家发生广泛的社区传播。近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曾建议民众旅游时戴口罩来预防猴痘,其后撤回建议。华人医师张继强(Dr. Allan Chang)表示,当局提到的“呼吸道飞沫”传染,其中空气是会带动飞沫传播的媒介,从防疫的角度来说戴口罩有实质的帮助。近期在全球多地暴发的猴痘疫情中,感染者携带的病毒基因组序列已分析出来,初步显示属于温和的西非
分支。 在仁爱医科大学教学、曾在洛杉矶方舱医院工作数月的华人医师张继强表示, 猴痘可以经由“呼吸道飞沫”传染,其中空气是会带动飞沫传播的媒介。
他认为防止感染猴痘戴口罩是有实质的帮助,尤其是长时间面对确诊患者、搭乘大众运输工具、长时间停留在群聚与密闭的空间等。不只是戴口罩,还需要“勤洗手”。接触到患者的体液、皮疹损伤部位、皮疹液体、呼吸道飞沫有残留的物体表面,就有感染的风险。
民众担心是否需要像防新冠那样防猴痘。张医师指出,除非大面积而且大量病例的爆发才会有需要执行严格的防疫措施,目前猴痘的防疫条件比新冠病毒好很多,疫苗与治疗药物都有,所以政府严格执行防疫措施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图:张继强医师(受访者提供)
张继强医师提到,痘病毒是人类最早认识并深受其害的病毒家族,猴痘病毒属于痘病毒中的正痘病毒 (Orthopoxvirus)属,与天花病毒同属。猴痘病毒呈长方形,基因组为双链DNA,长约197kb,基因组末端包含一个相同但方向相反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基因组中鸟嘌呤+胞嘧啶的含量很低,约占33%。
他指出,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意味着无需治疗患者会自己痊愈。然而根据病毒的暴露程度、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严重患者也可能死亡。猴痘病毒共有两个不同的遗传进化分支¾
中非(刚果盆地)分支和西非分支。其中西非分支病死率约为1%-3.6%;中非分支历史上引起的疾病更严重,病死率约为10.6%,并被认为更具传染性。到目前为止,这两个分支的地理区域界线一直在中非的喀麦隆 (Cameroon),这是唯一同时存在两种病毒分支的国家,近期在全球多地暴发的猴痘疫情中,感染者所携带的病毒基因组序列已分析出来,初步显示属于温和的西非分支。 猴痘症状通常持续2至4周。严重病例多见于儿童,并且与病毒暴露程度、患者健康状况和并发症的性质有关,具有免疫缺陷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结果。虽然过去接种过天花疫苗,具有大约85%的保护作用,但在今天,由于在消灭天花后全世界停止了天花疫苗接种,所以40至50岁以下的人(取决于国家)基本上不具备免疫力,可能更容易被感染。
猴痘的潜伏期(从被感染到出现症状的间隔)通常为6-13天,也可以达到5-21天。
感染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入侵期(持续0-5天),症状为发热、剧烈头痛、淋巴结肿胀、背痛、肌肉酸痛和身体虚弱。第二阶段是皮疹期 (出现发烧后1-3天内开始)。影响面部(95%的病例)、手掌和脚掌(75%的病例)。同样受影响的还有口腔黏膜(70%的病例)、生殖器(30%的病例)和眼睛的结膜及角膜(20%的病例)。皮疹发展的顺序为斑疹(基底平坦的损伤)、丘疹(略微凸起的坚硬损伤)、囊泡(充满透明液体的损伤)、脓疱(充满淡黄色液体的损伤),变干并脱落的干痂。在严重的情况下,损伤可以合并,直到大片皮肤脱落。
猴痘的并发症包括继发感染、支气管肺炎、脓毒症、脑炎以及可造成视力丧失的角膜后遗症感染。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