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洛杉矶时报报道,一项有争议的新研究显示,导致全球六大洲近10万人患病的冠状病毒疫情,实际上可能是由同一种冠状病毒的两种变种引起的:一种较老、较不具侵略性,另一种较新,其突变可能使其更具传染性和致命性。
中国科学家比较了感染COVID-19的患者的103份病毒样品的基因序列,他们说,证据表明,冠状病毒的强毒版本(他们将其标记为“ L型”版本)是该病毒最早阶段的主要菌株。他们说,随着流行病的发展,这种菌株似乎正在逐渐减少。
科学家们报告说,随着covid-19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传播,在后来采集的样本中,一种被他们称为“s型”的病毒变种更为常见。他们认为S型病毒的基因组成与蝙蝠和穿山甲体内的冠状病毒更为相似。他们推测这个版本毒性较小。
研究结果表明,s型冠状病毒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早从宿主动物体内逃逸,而且它可能已经在人类中传播了很长时间,但由于没有足够致病从而没有触发警报。
这项研究比较了来自武汉的27名患者、来自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33名患者、来自台湾的3名患者和来自中国以外地区的40名患者的病毒样本的基因序列。
中国科学家周四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杂志上报告了他们的分析结果。该团队由北京大学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员陆健领导。
负责协调世卫组织应对COVID-19疫情的官员迈克·瑞安(Mike Ryan)说:“它的特征略有不同,但并不是一种根本不同的病毒。”
一些科学家的批评要严厉得多,甚至呼吁收回这篇论文。
爱丁堡大学的遗传学家Andrew Rambaut对这个结论表示谨慎。他在推特上写道,当基因序列样本代表了所有感染中随意收集的一个小子集时,科学家们注意到的基因变异“完全在意料之中”。
他补充说,声称这种突变必然会使病毒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是一个有缺陷的推论”。
来自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病毒研究中心的一组研究人员对这篇新论文提出了更详细的反驳。他们写道:“鉴于这些缺陷,我们认为Tang等人应该撤回他们的论文,而且在疫情爆发的关键时刻,存在传播危险错误信息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