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移民大国,美国“贫”的一头来源于不断涌入的赤贫移民。之前来的赤贫移民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措施致富了,而新的赤贫移民“活水”不断,于是便成为了一个动态的循环。


美国的“贫”和涌入的赤贫移民
在考虑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时,除了数据指标外,一些特殊情况也需要考虑在内。对于美国来说,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它“贫”的一头,是开放的和不断输入的赤贫移民。所以,对于美国来讲,贫困问题不是要消灭就能消灭的。美国就好比一个房间,里面有五个人,其中一个人是穷人,各种经济措施之后,这个穷人开始致富,同时,门开着,又进来新的穷人。可是这新增加的贫困人口就和前面的经济政策没有关系,只和国门守得紧不紧有关。例如最近大量无人陪伴的未成年人涌入边境,已经引发了美国的人道主义危机。7月8日,白宫就已要求国会调用37亿美元紧急支出资金,来应对从边境偷渡来美儿童的问题。这也是奥巴马迄今为止针对美墨边境人道主义危机问题采取的最实质性的回应。



全球化下的“均贫富”过程
旅美作家林达曾指出,移民是全球化时代的均贫富过程。一些国家贫民比例的减低,就是移民国家贫民比例的增长。只要人们拥有一个类似希望改善生活的“美国梦”,那么对于美国这样一个移民国家,贫民比例就是一个动态性的的数字,即不断地有一批接一批的人脱贫,而他们的位置也会有一批一批的赤贫移民顶替。但是,这也存在着一个与之相呼应的移民现象:中国富人移民正在加速进行,只因他们担心在国内会被“均贫富”。这个“均贫富”就是相对于之前全球化“均贫富”较小的概念了。当然,这就不再致贫议题的范畴里了。
今年5月《纽约时报》公布一个民调数据显示,美国人越来越肯定移民带给美国的活力。但是,外来人口的贡献除了“做出的贡献”外,来应包括纳税保障这一重要指标。德州6月中旬的一次民调就显示,有56%的受访者质疑移民的纳税行为。当移民只工作不纳税,尤其在失业率高的情况下,外来人员的工作,会不被认为是贡献,反而是侵占了本地人的工作机会。


非法移民危机的致贫效应
蝴蝶效应指的是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在社会学界中,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入股不加以及时的引导和调节,会给社会带来危害,戏称为“龙泉风”或“风暴”;相反的,则被称为“革命”。而美国近期无人陪伴的未成年人的大量非法涌入,差不多可以算一个坏的蝴蝶效应。这一事件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的为了保护被遗弃和虐待儿童的“特殊移民少年”签证。发展到如今,中、南美洲的父母们,为了孩子的前途,就纷纷把孩子“遗弃”给了偷渡集团了。相同的签证还有政治避难和宗教避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