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大费城地区中文学校联合会举办2014年度首次教学经验交流会,光华中文学校、华夏中文学校大费城分校等校近50位教师出席交流会议。教师代表樊惠筠、陈渝等方分别通过公开课、示范教学、小组讨论等形式分享教学经验,交流海外中文教学心得。会议地点选在华夏中文学校大费城分校校舍,大费城地区中文学校联合会秘书长任钢主持了交流会,并代表该会向每位参与培训的中文教师颁发证书。

  活动中,教师代表分别在4间教室进行教学讨论。光华中文学校孙沁渌老师有着16年的幼师教学经验,她秉持学前班“寓教于乐”的准则,帮助学生掌握儿歌、初识教材中的汉字和简单词组,辅导学生掌握简单造句和讲述事物的能力。她说,站好第一班岗,让小朋友们在正式进入语言学习之前对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最重要的。

  华夏中文学校大费城分校的薛大海老师,选讲了他正在执教的马立平《中文》7年级课本中的《木兰辞》。通过对这篇古诗原文的讲解,他为在座的老师们展示了美国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薛老师认为内在韵律是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诗歌集中表现了这种韵律在表达感情和意境中的作用,值得学生们深入了解。另外,其教学中也融入了对当时历史背景的讲解,他特别说明了木兰到北方与匈奴人打仗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为了生存而不断斗争的一个缩影,是利用长城守卫国土的一个部份。课后的讨论中,老师们回忆起自己年幼时背诵《木兰辞》的经历,重温了木兰所代表的爱国爱家的情操。光华中文学校游恒校长等其他几位老师也在讨论中表达了不同观点,她们表示,赞成在语言教学中培养语感的重要性,但中文音韵、平仄的区分对华裔儿童挑战很大,尤其是让他们遵循音韵去创作诗词难度更大,在实际教学中可因材施教,量力而行。

  光华中文学校8年级教师樊惠筠和华夏中文学校以及三一教会的中文老师在示范教学中着重讨论了3个问题。
  首先,如何调动孩子们对中文学习的积极性。樊老师表示,对于高年级的孩子而言,由于年龄与心智的成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独立的思考和思维方式。老师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兴趣。鼓励学生,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自信和自豪,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快乐。老师还可以借助录音、录像、视频等多媒体的手段使同学们对所学的中文加深感性认识,如观看成语故事、历史故事、自然景观等。也可以提供适当的关于中国历史、文化、自然的英文视频,使同学们能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在学到或看到中文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融会贯通,加深理解。

  其次,如何看待和提高写作。老师们表示,中文写作对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高年级学生中文与英文写作能力有一定差距。有的老师建议同学们可以运用英文写作结构技巧来构思中文写作。同学们在写作中最欠缺的是中文词汇和语言的运用,因此需要扩大学生的中文阅读面。对于同学们经常使用谷歌翻译的做法,老师们一致认为应该加以限制,只有在个别词汇解释不明白的情况下使用翻译软件。另外还要让学生清楚明确写作目的,在应用和应试之间做出正确选择。

  最后,关于教材的选择。樊惠筠强调,各种教材都有长短之处,也都有各自的体系,授课老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取长补短。

  陈渝老师选讲美洲华语第6册第6课故事阅读《五个兄弟的故事》。在示范教学中,她在介绍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进一步和同学们讨论了历史背景——秦朝和秦始皇的功与过。同时还展示了一段以中国传统皮影戏为制作手法的动画视频《孟姜女哭长城》作为本课的延伸读物。她表示,该堂课主要强调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学生间的互动性。通过让同学上台画长城、看图编故事等课堂活动,让同学们运用曾经学过的词汇和句子,从而达到复习的目的。陈渝老师强调,美洲华语课本的优势是每个单元的课程设计比较接近华裔学生的日常生活,网上有很丰富的教师备课资源和课堂活动。她同时提出,该教材对汉语拼音标音和正式场合使用的语言部分需更精准。

  在分组讨论结束后,所有教师集中在一起对会议内容作了总结和延伸讨论,任钢秘书长、谢刃校长、游恒校长表示,海外中文教学应强化听力和口语,提高写作能力是其中的难点。孩子在不同阶段对中文学习的态度是有明显变化的,高年级学生在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时,坚持走完学习中文的道路是十分不易的。家长应鼓励孩子尽力做到最好,即便成绩不是最优秀的。金老师、潘老师等纷纷向记者表示,大费城地区中文学校联合会举办的交流会为一线教师搭建了沟通的平台。它有别于其它海外老师的培训,该交流会更侧重的是老师之间教学方法的研讨,甚至可以细化到作业量多少的问题,对于指导教师一线教学有很大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