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学校的选择
发布于: 2014/03/20  7:55 pm
在美国,当孩子到了5岁以后,通常就开始了13年制的义务教育。从5岁的Kindergarten(学前班)到12年级(高中毕业)。我是指,如果你选择公立学校的话。

在美国也是就近上学的原则,就是你只能选择zone内的学校,即是你家所在的学区,如果你想选择一个好学校,那么首选就是搬到那个学校所在的学区去住。所以每年4月份到8月份,是美国房市的热销期,虽然美国没有孟母三迁一说,但天下父母一心,大多数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好学校的父母,会在学校开学前,或租或买,把家搬到理想的学区。

和国内的重点学校不同的是,美国的各大公立学校,每年都有评估,德州教育局把全美公立学校从高到低分为四个级别:Exemplary;Recognized;Academically Acceptable;Academically Unacceptable。我简单查过分类标准,基本上是根据学校学生的成绩和辍学率来的。


拿我家门口的小学校来说,几年前曾有机会被评为Exemplary 学校。加上我们这个学区还有一所非常好的高中,所以一度带动这里的房价很高。不过在我们搬过来的前一两年,这个学校降到了第二等的Recognized。刚搬来时,宝儿才两岁,所以就没在意到这一点,3岁时,我们把宝儿送到了边上的一个犹太人开的私立学校,那个学校非常棒,他喜欢,我们也开心。到4岁时,根据州政府的规定,英语算是我们的第二外语,所以我们可以早一年接受免费教育补习英语。出于贪便宜的心里,同时也是明知以我们的财力是不可能一直让孩子上私立的,所以我们换到了家门口的这所公立学校。



应该说,这所公立学校不是很差,学生需要统一着装穿校服,宝儿班上的老师,是一个我一眼看上就很喜欢的老师,爽直,善良。宝儿在班上有前一年的私校学习经验打底,在班上混的是风生水起,老师也很喜欢他。但是,缺点是生源问题,公立4岁学前班,主要招收像我们这样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相当于一种政府福利,所以你就完全不能寄希望于孩子的素质和家庭的素质有多好。而真正促使我产生转学念头的有三件事:
送宝儿上学时,我曾亲眼看到老师趴在地上去抓一个钻到桌子底下的调皮孩子,这当时给我的感觉是:很震惊,第一次见到,开始怀疑究竟老师每天要花多少时间在这种无聊的事情上?
第二,每年我们这里都有VanGuard考试,这在下面我还有详细说明,简而言之,是考重点学校(或是说重点班)。我们得知这个消息是宝儿老师当时极力推荐的,她觉得宝儿考上肯定没问题。而实际上的结果是:宝儿班上没有一个学生达到分数线(68分),宝儿只考了40分。不是说因此而怨恨老师要转学,而是我认为这个学校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孩子们没有表现出他们应有的水平......
第三,每天下午,小学生是3点钟放学,基本上那时候上班的家长们都没下班,只能各显神通,或给孩子们报兴趣班,或是请周围的爷爷奶奶帮忙接一下。按规定接孩子的人必须签名,换人接必须提前说明,可是有一天就发生了宝儿朋友自己走出校园,没人管,老师也没发现这样的事。
这让我非常担心这家学校所有的条例可能都是虚设,所以开始考虑有没有办法在不搬家的前提下换到一个稍微好一点的Exemplary学校。


这其实也要感谢宝儿的学前班老师,他听说我要给孩子换学校,尽管有一点儿不高兴,可是还是指点我应该怎么做,有了个中高手指点,很快我就成了宝儿班上那几个中国家长中的明白人,哈哈,就凭这个,我非常感谢她。

在美国,跨区上学不是不行,但确实不是无原则的。最简单的,如果家里的钱足够,送孩子上私校是个很好的选择。尽管我***儿只上过一所私校,由于宝儿比较敏感,胆小,找到一所他认可的私校不容易。我们周围的私校我几乎转遍了,包括几所蒙特梭利理念的学校。总体感觉,私校的服务巨好,对孩子要求也比较严,是个培养好习惯的地方。缺点嘛,那里的孩子都是温室里的花,稍有肢体接触,老师就会过来干涉,人人彬彬有礼。我有时担心如果一直让宝儿上私校,将来他如何与粗野的孩子交往?如何积累真实的社会经验?所以想来想去,最终把宝儿从私立学校中转出来。

那么,如何能够不花钱的上一个好学校,成了我那段时间的的最高追求。经老师指点,第一个选择就是考Vanguard。话说VanGuard考试,我的理解这是一种IQ考试,通过这个选拔出天才儿童(Gifted Talent),可以不按学区择校。原本所有的VanGuard学校(班)都是按成绩录取,后来其他学校不干,因为所有的好学生都会报VanGuard,这样他们会把所有好学生都取走,那么按学区分配的学校生源就成问题。所以学校集体抗议。教育局没办法,就转而加了很多限制,比如一个学生能报3个VanGuard学校,但只有第一个会考虑。(很奇怪的规定,不知道另外两个报了有什么用。)另一个是----采取抽签方式,所有报名的,够分数线的全都集中起来,抽签决定,这样普通学校至少有机会留下好学生。
本市有两所学校是VanGuard小学,全体学生都是通过考试而来。后来其他普通学校也跟风申请VanGuard班,我家zone内的学校也有这个班,为此,Raven也考察了几个VanGuard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出结论:除了几个老牌的,其他就是胡扯,还不如Exemplary小学的普通班。

除了VanGuard,还有什么选择呢?还有一条路,就是申请 Exemplary 小学的 Magnet Program。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我的理解,是每个学校根据自己教师的特长,而申报的特长班。宝儿原学校申报的就是语言特长班,他们从小学开办西班牙语和中文班;宝儿现在这个学校申报的是数学和科学技术特长班,这所学校在本市排名第二,又在富人区里,几乎相当于是私立学校的标准。当初我们申请时几乎没有任何人看好我们,人人告诉我们这个学校几乎不受学区外的学生。这时就看出 Raven 的执着来了:我的想法是,这个报名,连钱都不要交,只是多填一张申请表,多花一份邮费,与我没有任何损失,干嘛不报?结果,当别人纷纷收到拒信时,Raven 连信都没有,于是我又自欺欺人,想着很可能是因为录取了,所以申请表会比别人晚到。嘿嘿,没想到,被我蒙对了,他们真的要了我***儿。为什么?天知道!我怀疑跟宝儿4岁学前班老师的推荐有关,她见过宝儿写的作业,是一位数的连加(1+3+7=?),其实我估计这个国内的同龄孩子恐怕没有不会的,可当时宝儿他们还在数数呢,所以就显得他数学特别好。不过这个我没有去找老师证实。
其实学校开办特长班对学校和家长都有好处:比如,如果学区内的学校不合你的意,而你的孩子又有一定的特长,比如音乐,绘画,语言,数学,体育等等,你就可以申请你喜欢的学校。学校呢,也可借此招收一些素质好的学生提高本校生源质量。报名这个特长班是不需要考试的,只要把申请材料寄上去就行。



VanGuard和Magnet 这两个计划报名日期和录取时间都是同一天。由于学生的学生证号是全市(全国?)统一的,所以学校之间的查询很是方便。我***儿先收到的是 VanGuard 考试成绩,像我说的,40分,不够录取线。但有意思的是, 4所有 Magnet Program 的学校发来了录取通知,而当我们收到他现在这所学校的通知后,就不再考虑其他的学校了。这个学校是连续几十年的 Exemplary,周围的房价是以百万计的,我们根本就没想过要买这儿的房子;旁边就是我工作的医学中心,本市最好的几所大学都集中在这附近。对这样的环境,我们是非常满意的,尽管于孩子接送上我们多要花费1个小时。而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也是对的:今年的VanGuard考试,尽管我们还没拿到全部成绩,但非语言部分考试,宝儿一年前考了0分,而今年,宝儿是95%,也就是说,全美如果有100人参加考试,宝儿比其中95个人都考得好。而学校在其他方面的教育,比如礼貌,社交和纪律,更是让我觉得我们这一年的辛苦接送,是值得的。

还有一种跨区上学的选择,Charter School。这种学校比较特殊。他们是私人办学,但接受国家的拨款,所以这类学校是介于私校与公校之间的,大部分这样的学校有一些特殊的专业课程,比如艺术,数学等等,它们不收学生的学费,申请时需要参加考试。这种学校 Raven 没申请过,不敢妄言,可听周围几个朋友说,其实比一般公立学校还要好。比如着名的 Harmonny School,这是一个由 Cosmos 基金会在1999年建成的,总共有19所学校,偏重于数学,科学技术和计算机专业,共有19所学校,其中14所属于 Exemplary 级别。每年报名人数远远超过招生名额,有很长的候选人名单(waiting list)。哈哈,看来只要是教学质量好的学校,不管哪里都很俏哈。

总而言之,在美国上小学,主要还是要选一个好学区,所以择地而居的问题实际上跟在中国一样重要。当然太好的学区周围的房价通常非我等平民可以考虑,那么择校的关键,就在于做父母的观察与调研,多参观多发现,才能找到最合适自己孩子,同时又可以尽量少花钱或是不花钱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