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华人论坛
商家点评
How视频
本地特价
直播
联系我们
内行看门道!刘龙珠律师权威分析川普马斯克二人转《一周龙珠汇》20240814
直播简介
内行看门道!刘龙珠律师权威分析川普马斯克二人转
往期直播
十万火急!AB495在参院通过 你的小孩随时可能被绑架!《一周龙珠汇》20250905
宾州频售超低价住宅,最低价仅$1.5万;美国房地产市场陷僵局 卖家不愿意买 买家舍不得买;今年全美新公寓将破50万套;全美购房者迎最严峻冲击 涨薪也难以购房《看房直播间》09/04
移民制度改革 对特殊人才移民有影响吗?《移民法律月报》20250903
美联储政策转折下的市场趋势与家庭财富新布局《海蒂钱财道》
评论(62)
@grandtheftautoshooter
2024/12/08 03:07:54
刘律师庇护项目收费多少呢?
评论来自YouTube
@sanmeimeikitchen
2024/08/20 04:05:53
订阅了 好玩
评论来自YouTube
@vivt8668
2024/08/19 00:29:14
非常喜欢刘律师,祝他竞选成功
评论来自YouTube
@genzhou9659
2024/08/18 16:46:44
根据网友的反馈意见我把删除的内容又加上了,放在后面供参考。
想多说几句的是一般美国人对印度裔的感觉不错,但加拿大人对印度人的感受和美国人对非法移民的感受一样,今年加拿大国庆节加拿大人的活动是:夺回加拿大!推翻移民政策!我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否则一定会参加这个被加拿大政府各种手段阻扰的活动。造成恶劣后果、让加拿大国民怨声载道的就是祸国殃民的自由党,加拿大人包括老印度裔移民不能接受的是新来的印度人公开说要把加拿大变成印度、公开喊非印度裔滚回去,美国想大量引进印度移民之前最好了解一下现在加拿大的民意,现在加拿大人和美国人一样都在为夺回本来的国家而努力。
母校对儿子的影响
儿子本科和硕士读的两所大学各有千秋,两所母校扶儿子跨上骏马让他有驰骋职场的勇气和能力,自己对两所学校的特色也略知一二,因此简单介绍一下希望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思路。
2000年我们夫妇带着儿子移民登陆加拿大,儿子读的高中和大学本科都是治学严谨、学生成绩分数低的名校,对这类学校的学生录取时至少会加5~10分,因此成绩中上等的儿子申请本科时被加拿大顶级名校多伦多大学的Commerce专业录取、申请硕士时被加拿大顶级商学院schulich的Master of Finance录取。值得一提的是让儿子受益终身的英语写作能力来源于高中的教育。
看维基百科上关于多大的介绍后,解开了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原来高中时说自己没什idea 、平淡无奇缺乏想象力的儿子工作中的创新精神来自多大的调教,不管是激发了他的潜能还是化平凡为神奇,我都对多大多了一层认识。
多大治学严谨、学生成绩分数低非常出名,据说如果学生考试的平均成绩超过70,说明老师出题有问题得写检查。多大本科生1、2年级淘汰率都是30%,能正常毕业的学生不到50%,多大硕士毕业生说本科生的淘汰残酷无情。繁重的课业、残酷的淘汰让学生甚至毕业生怨声载道,抱怨母校的人数多大独占鳌头。
被淘汰的学生选择多种多样,可以换专业、换学校、休学等等。加拿大所有大学的学生成绩都是相对的,每个级别ABCDE都有其比例,毕业证通常分为三等,第一等是以非常优秀成绩毕业,第二等是以优秀成绩毕业,第三等是成绩合格准予毕业。
一位在多大做counselor的朋友说:多大就是自生自灭,学校的宗旨是1/3的学生是优秀的,1/3的学生是平庸的,1/3的学生是要被淘汰的。学校资源很多,主动的学生才能得到学校更多的资源和帮助,自己都不care自己的学生就该被淘汰。我们的毕业生将来大多数是做manager的,所以学校很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Social方面的能力。
那1/3平庸的学生使出浑身解数能熬过一年级和最难的二年级的那部分人都能拿到多大的毕业证,据我所知加拿大的大学基本上是二年级最难,熬过二年级一般不会被淘汰了。拿着多大的毕业证混口饭吃没问题,但要从平庸变为优秀则需破茧成蝶。
儿子的本科和硕士毕业证都是第二等以及他毕业后每一个工作职位都是破格录用说明他属于学校划分的1/3优秀的,父母费尽心力也没能让他改变的被动使他在多大成为“被学校遗忘的学生”(他自己说的),也许正是“被遗忘”让他读硕士时把顽固不化的被动改了。
约克大学属于加拿大的二流大学,但约克的商学院(schulich)和法学院(osgoode )都属于加拿大顶级,特别是儿子硕士读的schulich商学院在全球名列前茅,他学Master of Finance时schulich是第二年设置该专业。schulich多次被评为全加第一和世界25强的商学院,是加拿大第一所被评为世界前50名的商学院,在美国外的商学院中排名第9,在北美商学院排名第13,可见美国的商学院是强者如云独领风骚。
一贯以自己不是最差和什么环境都能保持中上等为傲、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儿子在schulich学习一个月后变成“我可以做得更好”,这句话让我热泪盈眶:儿子终于从向下看变成向上看、被动变成主动。schulich的过人之处在于让儿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于老师教授学生的和作业的形式等等都是技术面试、考证、工作中要用到的,学生在学校和职场的表现相差不大。比如:儿子在学校帮同学修改交给老师的report,工作中领导让他修改同事写的report;去年其他部门的同事写推荐信,推荐他明年去公司包的游轮玩,在比谁推荐信多的竞争中他获胜得到资格。如果没有帮别人,别人怎么可能帮你写不能是空言虚语的推荐信,实际上是在比谁帮别人更多、分量更重。
加拿大的学校和职场让你死我活的竞争和犹如春风夏雨的互帮互助和谐结合,互惠互利是加拿大的主旋律。加拿大不是世外桃源,贪便宜的市井之徒数不胜数,只是贪便宜的井底之蛙往往会贪小失大、明争暗斗往往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无名小卒倘若融入不到主旋律中难有好发展。
schulich让儿子短短一年就脱胎换骨、学会了学以致用、明白了自己能够做什么和怎样实现目标,毕业时他已经为进入职场做好了准备。多大的教育方式则是熏陶、慢工出细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甚至不情愿地接受了多大的思维模式和观念。多大使儿子变得勇于面对竞争和挑战、善于学习和总结,这些素质使他的硕士学习游刃有余、收获颇丰,工作中务实高效,两所母校对儿子的培养和影响都让他受益终身,让他能够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影响。)。
大学生入学时喜欢说: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这个明天对于儿子来说是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没有工作经验的硕士能够申请到的最高级别职位~7级的职位、毕业生能找到的最好工作职位~公司培养对象的轮换岗,shulich Master of Finance的毕业生找到风险管理方向最高级别工作的记录是儿子创造的,在他之后,schulich的Master of Finance增设了风险管理方向,母校以他为荣是瓜熟蒂落的事。
母校培养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使领导安排儿子做对英语写作要求高、华人难以涉足、虚头巴脑的策略,他靠乐于助人建立人脉,凭具有创新精神、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承担更多责任得到赏识重用。儿子工作近3年时一位加拿大最大商业银行的manager在网上看了他的简历后请HR安排面试,能得到offer和优厚待遇说明面试很成功。这位manager比儿子大4岁,29岁升为director、35岁升为VP,被这种牛人看中是幸运更是挑战,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儿子一番努力后得到牛人的重用和栽培,算是没有辜负母校的培养。让我感激不尽和为儿子自豪的是牛人不到两年两次给儿子升职,还为他进一步的升迁做好了铺垫,使他工作十年、不在牛人手下升为drector,因为稀少,不管是业内还是业外的朋友都说他是华人的骄傲。儿子的经历说明学校对学生的影响难以估量,加拿大有化平凡为神奇的学校,在加拿大职场正直善良本分、没有靠山的人也不会怀才不遇。
多大对学生的划分和治学理念实际上在为加拿大社会挖掘和筛选、培养社会精英,多大的宽进严出只是比其他加拿大名校入学分数稍微宽松一点,却因此向很多大器晚成的年轻人敞开了世界级名校的大门,饮水思源,儿子本科和硕士都以优秀成绩毕业让我非常感激多大宽进严出给儿子成才的机会。多大毕业生当上manager的人遍布加拿大社会各行各业的不同层次,多大毕业证就像名片、通行证,因为有信誉和课程设置合理,很多实习机会和工作机会只招多大的学生和毕业生;因为必须经过苦熬才能毕业,多大毕业的师哥师姐对师弟师妹特别照顾,有位schulich金融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说:我的理想是进银行工作,但每次面试的求职者中只要有多大毕业生和面试官是多大毕业的我就没戏,两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应该不多,但现实是几乎每次都如此,我只好很无奈、不开心地去了一家小投资公司。我认为儿子毕业后就能得到公司培养对象的轮换岗职位与他本科多大优秀成绩毕业息息相关,因为他工作后那批轮换岗的所有人一起吃饭,他说:我是唯一一个不是MBA的人,所有人(包括他)中只有一个人跟多大无关,是schulich毕业的MBA。这些人将来都是做manager的,所以那位孩子的遭遇是大概率的事,客观现实就是朋友说的“多大的毕业证好用”。不过多大在加拿大并非一枝独秀鹤立鸡群,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并称加拿大大学“三强”,正是有良性竞争学校才能永保活力、才能培养出勇于竞争的学生。
评论来自YouTube
@genzhou9659
2024/08/16 21:58:14
我觉得争论加拿大和中国的教育哪个更好没什么意义,因为生活在中国的人当然应该接受中国学校的教育,中国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才适应中国社会,加拿大学校是为加拿大社会培养人才,我的孩子要在加拿大工作、生活,当然在加拿大的学校学习适合他。我以前写的文章《母校对儿子的影响》供参考。
母校对儿子的影响
儿子本科和硕士读的两所大学各有千秋,两所母校扶儿子跨上骏马让他有驰骋职场的勇气和能力,自己对两所学校的特色也略知一二,因此简单介绍一下希望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思路。
2000年我们夫妇带着儿子移民登陆加拿大,儿子读的高中和大学本科都是治学严谨、学生成绩分数低的名校,对这类学校的学生录取时至少会加5~10分,因此成绩中上等的儿子申请本科时被加拿大顶级名校多伦多大学的Commerce专业录取、申请硕士时被加拿大顶级商学院schulich的Master of Finance录取。值得一提的是让儿子受益终身的英语写作能力来源于高中的教育。
看维基百科上关于多大的介绍后,解开了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原来平淡无奇缺乏想象力的儿子工作中的创新精神来自多大的调教,不管是激发了他的潜能还是化平凡为神奇,我都对多大多了一层认识。
多大治学严谨、学生成绩分数低非常出名,据说如果学生考试的平均成绩超过70,说明老师出题有问题得写检查。多大本科生1、2年级淘汰率都是30%,能正常毕业的学生不到50%,多大硕士毕业生说本科生的淘汰残酷无情。繁重的课业、残酷的淘汰让学生甚至毕业生怨声载道,抱怨母校的人数多大独占鳌头。
被淘汰的学生选择多种多样,可以换专业、换学校、休学等等。加拿大所有大学的学生成绩都是相对的,每个级别ABCDE都有其比例,毕业证通常分为三等,第一等是以非常优秀成绩毕业,第二等是以优秀成绩毕业,第三等是成绩合格准予毕业。
一位在多大做counselor的朋友说:多大就是自生自灭,学校的宗旨是1/3的学生是优秀的,1/3的学生是平庸的,1/3的学生是要被淘汰的。学校资源很多,主动的学生才能得到学校更多的资源和帮助,自己都不care自己的学生就该被淘汰。我们的毕业生将来大多数是做manager的,所以学校很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Social方面的能力。
那1/3平庸的学生使出浑身解数能熬过一年级和最难的二年级的那部分人都能拿到多大的毕业证,据我所知加拿大的大学基本上是二年级最难,熬过二年级一般不会被淘汰了。拿着多大的毕业证混口饭吃没问题,但要从平庸变为优秀则需破茧成蝶。
儿子的本科和硕士毕业证都是第二等以及他毕业后每一个工作职位都是破格录用说明他属于学校划分的1/3优秀的,父母费尽心力也没能让他改变的被动使他在多大成为“被学校遗忘的学生”(他自己说的),也许正是“被遗忘”让他读硕士时把顽固不化的被动改了。
约克大学属于加拿大的二流大学,但约克的商学院(schulich)和法学院(osgoode )都属于加拿大顶级,特别是儿子硕士读的schulich商学院在全球名列前茅,他学Master of Finance时schulich是第二年设置该专业。schulich多次被评为全加第一和世界25强的商学院,是加拿大第一所被评为世界前50名的商学院,在美国外的商学院中排名第9,在北美商学院排名中第13,可见美国的商学院是强者如云独领风骚。
一贯以自己不是最差和什么环境都能保持中上等为傲、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儿子在schulich学习一个月后变成“我可以做得更好”,这句话让我热泪盈眶:儿子终于从向下看变成向上看、被动变成主动。schulich的过人之处在于让儿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于老师教授学生的和作业的形式等等都是技术面试、考证、工作中要用到的,学生在学校和职场的表现相差不大。比如:儿子在学校帮同学修改交给老师的report,工作中领导让他修改同事写的report;去年其他部门的同事写推荐信,推荐他明年去公司包的游轮玩,在比谁推荐信多的竞争中他获胜得到资格。如果没有帮别人,别人怎么可能帮你写不能是空言虚语的推荐信,实际上是在比谁帮别人更多、分量更重。
加拿大的学校和职场让你死我活的竞争和犹如春风夏雨的互帮互助和谐结合,互惠互利是加拿大的主旋律。加拿大不是世外桃源,贪便宜的市井之徒数不胜数,只是贪便宜的井底之蛙往往会贪小失大、明争暗斗往往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无名小卒倘若融入不到主旋律中难有好发展。
schulich让儿子短短一年就脱胎换骨、学会了学以致用、明白了自己能够做什么和怎样实现目标,毕业时他已经为进入职场做好了准备。多大的教育方式则是熏陶、慢工出细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甚至不情愿地接受了多大的思维模式和观念。多大使儿子变得勇于面对竞争和挑战、善于学习和总结,这些素质使他的硕士学习游刃有余、收获颇丰,工作中务实高效,两所母校对儿子的培养和影响都让他受益终身,让他能够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影响。)。
大学生入学时喜欢说: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这个明天对于儿子来说是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没有工作经验的硕士能够申请到的最高级别职位~7级的职位、毕业生能找到的最好工作职位~公司培养对象的轮换岗,shulich Master of Finance的毕业生找到风险管理方向最高级别工作的记录是儿子创造的,在他之后,schulich的Master of Finance增设了风险管理方向,母校以他为荣是瓜熟蒂落的事。
母校培养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使领导安排儿子做对英语写作要求高、华人难以涉足、虚头巴脑的策略,他靠乐于助人建立人脉,凭具有创新精神、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承担更多u的责任得到赏识重用。儿子工作近3年时一家银行的manager在网上看了他的简历后请HR安排面试,能得到offer和优厚待遇说明面试很成功。这位manager比儿子大4岁,29岁升为director、35岁升为VP,被这种牛人看中是幸运更是挑战,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儿子一番努力后得到牛人的重用和栽培,算是没有辜负母校的培养。让我感激不尽和为儿子自豪的是牛人不到两年两次给儿子升职,还为他进一步的升迁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工作十年升为drector。儿子的经历说明学校对学生的影响难以估量,加拿大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学校,在加拿大职场正直善良本分、没有靠山的人也不会怀才不遇。
多大对学生的划分和治学理念实际上在为加拿大社会挖掘和筛选、培养社会精英,多大的宽进严出只是比其他加拿大名校入学分数稍微宽松一点,却因此向很多大器晚成的年轻人敞开了世界级名校的大门,饮水思源,儿子本科和硕士都以优秀成绩毕业让我非常感激多大宽进严出给儿子成才的机会。多大毕业生当上manager的人遍布加拿大社会各行各业的不同层次,多大毕业证就像名片、通行证,因为有信誉和课程设置合理,很多实习机会和工作机会只招多大的学生和毕业生。不过多大在加拿大并非一枝独秀鹤立鸡群,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并称加拿大大学“三强”,正是有良性竞争学校才能永保活力、才能培养出勇于竞争的学生。
评论来自YouTube
加载更多
Copyright © 2016-2025 ChineseInPA.com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条款》
《隐私权政策》
《社群指南》
想多说几句的是一般美国人对印度裔的感觉不错,但加拿大人对印度人的感受和美国人对非法移民的感受一样,今年加拿大国庆节加拿大人的活动是:夺回加拿大!推翻移民政策!我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否则一定会参加这个被加拿大政府各种手段阻扰的活动。造成恶劣后果、让加拿大国民怨声载道的就是祸国殃民的自由党,加拿大人包括老印度裔移民不能接受的是新来的印度人公开说要把加拿大变成印度、公开喊非印度裔滚回去,美国想大量引进印度移民之前最好了解一下现在加拿大的民意,现在加拿大人和美国人一样都在为夺回本来的国家而努力。
母校对儿子的影响
儿子本科和硕士读的两所大学各有千秋,两所母校扶儿子跨上骏马让他有驰骋职场的勇气和能力,自己对两所学校的特色也略知一二,因此简单介绍一下希望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思路。
2000年我们夫妇带着儿子移民登陆加拿大,儿子读的高中和大学本科都是治学严谨、学生成绩分数低的名校,对这类学校的学生录取时至少会加5~10分,因此成绩中上等的儿子申请本科时被加拿大顶级名校多伦多大学的Commerce专业录取、申请硕士时被加拿大顶级商学院schulich的Master of Finance录取。值得一提的是让儿子受益终身的英语写作能力来源于高中的教育。
看维基百科上关于多大的介绍后,解开了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原来高中时说自己没什idea 、平淡无奇缺乏想象力的儿子工作中的创新精神来自多大的调教,不管是激发了他的潜能还是化平凡为神奇,我都对多大多了一层认识。
多大治学严谨、学生成绩分数低非常出名,据说如果学生考试的平均成绩超过70,说明老师出题有问题得写检查。多大本科生1、2年级淘汰率都是30%,能正常毕业的学生不到50%,多大硕士毕业生说本科生的淘汰残酷无情。繁重的课业、残酷的淘汰让学生甚至毕业生怨声载道,抱怨母校的人数多大独占鳌头。
被淘汰的学生选择多种多样,可以换专业、换学校、休学等等。加拿大所有大学的学生成绩都是相对的,每个级别ABCDE都有其比例,毕业证通常分为三等,第一等是以非常优秀成绩毕业,第二等是以优秀成绩毕业,第三等是成绩合格准予毕业。
一位在多大做counselor的朋友说:多大就是自生自灭,学校的宗旨是1/3的学生是优秀的,1/3的学生是平庸的,1/3的学生是要被淘汰的。学校资源很多,主动的学生才能得到学校更多的资源和帮助,自己都不care自己的学生就该被淘汰。我们的毕业生将来大多数是做manager的,所以学校很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Social方面的能力。
那1/3平庸的学生使出浑身解数能熬过一年级和最难的二年级的那部分人都能拿到多大的毕业证,据我所知加拿大的大学基本上是二年级最难,熬过二年级一般不会被淘汰了。拿着多大的毕业证混口饭吃没问题,但要从平庸变为优秀则需破茧成蝶。
儿子的本科和硕士毕业证都是第二等以及他毕业后每一个工作职位都是破格录用说明他属于学校划分的1/3优秀的,父母费尽心力也没能让他改变的被动使他在多大成为“被学校遗忘的学生”(他自己说的),也许正是“被遗忘”让他读硕士时把顽固不化的被动改了。
约克大学属于加拿大的二流大学,但约克的商学院(schulich)和法学院(osgoode )都属于加拿大顶级,特别是儿子硕士读的schulich商学院在全球名列前茅,他学Master of Finance时schulich是第二年设置该专业。schulich多次被评为全加第一和世界25强的商学院,是加拿大第一所被评为世界前50名的商学院,在美国外的商学院中排名第9,在北美商学院排名第13,可见美国的商学院是强者如云独领风骚。
一贯以自己不是最差和什么环境都能保持中上等为傲、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儿子在schulich学习一个月后变成“我可以做得更好”,这句话让我热泪盈眶:儿子终于从向下看变成向上看、被动变成主动。schulich的过人之处在于让儿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于老师教授学生的和作业的形式等等都是技术面试、考证、工作中要用到的,学生在学校和职场的表现相差不大。比如:儿子在学校帮同学修改交给老师的report,工作中领导让他修改同事写的report;去年其他部门的同事写推荐信,推荐他明年去公司包的游轮玩,在比谁推荐信多的竞争中他获胜得到资格。如果没有帮别人,别人怎么可能帮你写不能是空言虚语的推荐信,实际上是在比谁帮别人更多、分量更重。
加拿大的学校和职场让你死我活的竞争和犹如春风夏雨的互帮互助和谐结合,互惠互利是加拿大的主旋律。加拿大不是世外桃源,贪便宜的市井之徒数不胜数,只是贪便宜的井底之蛙往往会贪小失大、明争暗斗往往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无名小卒倘若融入不到主旋律中难有好发展。
schulich让儿子短短一年就脱胎换骨、学会了学以致用、明白了自己能够做什么和怎样实现目标,毕业时他已经为进入职场做好了准备。多大的教育方式则是熏陶、慢工出细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甚至不情愿地接受了多大的思维模式和观念。多大使儿子变得勇于面对竞争和挑战、善于学习和总结,这些素质使他的硕士学习游刃有余、收获颇丰,工作中务实高效,两所母校对儿子的培养和影响都让他受益终身,让他能够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影响。)。
大学生入学时喜欢说: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这个明天对于儿子来说是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没有工作经验的硕士能够申请到的最高级别职位~7级的职位、毕业生能找到的最好工作职位~公司培养对象的轮换岗,shulich Master of Finance的毕业生找到风险管理方向最高级别工作的记录是儿子创造的,在他之后,schulich的Master of Finance增设了风险管理方向,母校以他为荣是瓜熟蒂落的事。
母校培养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使领导安排儿子做对英语写作要求高、华人难以涉足、虚头巴脑的策略,他靠乐于助人建立人脉,凭具有创新精神、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承担更多责任得到赏识重用。儿子工作近3年时一位加拿大最大商业银行的manager在网上看了他的简历后请HR安排面试,能得到offer和优厚待遇说明面试很成功。这位manager比儿子大4岁,29岁升为director、35岁升为VP,被这种牛人看中是幸运更是挑战,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儿子一番努力后得到牛人的重用和栽培,算是没有辜负母校的培养。让我感激不尽和为儿子自豪的是牛人不到两年两次给儿子升职,还为他进一步的升迁做好了铺垫,使他工作十年、不在牛人手下升为drector,因为稀少,不管是业内还是业外的朋友都说他是华人的骄傲。儿子的经历说明学校对学生的影响难以估量,加拿大有化平凡为神奇的学校,在加拿大职场正直善良本分、没有靠山的人也不会怀才不遇。
多大对学生的划分和治学理念实际上在为加拿大社会挖掘和筛选、培养社会精英,多大的宽进严出只是比其他加拿大名校入学分数稍微宽松一点,却因此向很多大器晚成的年轻人敞开了世界级名校的大门,饮水思源,儿子本科和硕士都以优秀成绩毕业让我非常感激多大宽进严出给儿子成才的机会。多大毕业生当上manager的人遍布加拿大社会各行各业的不同层次,多大毕业证就像名片、通行证,因为有信誉和课程设置合理,很多实习机会和工作机会只招多大的学生和毕业生;因为必须经过苦熬才能毕业,多大毕业的师哥师姐对师弟师妹特别照顾,有位schulich金融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说:我的理想是进银行工作,但每次面试的求职者中只要有多大毕业生和面试官是多大毕业的我就没戏,两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应该不多,但现实是几乎每次都如此,我只好很无奈、不开心地去了一家小投资公司。我认为儿子毕业后就能得到公司培养对象的轮换岗职位与他本科多大优秀成绩毕业息息相关,因为他工作后那批轮换岗的所有人一起吃饭,他说:我是唯一一个不是MBA的人,所有人(包括他)中只有一个人跟多大无关,是schulich毕业的MBA。这些人将来都是做manager的,所以那位孩子的遭遇是大概率的事,客观现实就是朋友说的“多大的毕业证好用”。不过多大在加拿大并非一枝独秀鹤立鸡群,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并称加拿大大学“三强”,正是有良性竞争学校才能永保活力、才能培养出勇于竞争的学生。
母校对儿子的影响
儿子本科和硕士读的两所大学各有千秋,两所母校扶儿子跨上骏马让他有驰骋职场的勇气和能力,自己对两所学校的特色也略知一二,因此简单介绍一下希望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思路。
2000年我们夫妇带着儿子移民登陆加拿大,儿子读的高中和大学本科都是治学严谨、学生成绩分数低的名校,对这类学校的学生录取时至少会加5~10分,因此成绩中上等的儿子申请本科时被加拿大顶级名校多伦多大学的Commerce专业录取、申请硕士时被加拿大顶级商学院schulich的Master of Finance录取。值得一提的是让儿子受益终身的英语写作能力来源于高中的教育。
看维基百科上关于多大的介绍后,解开了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原来平淡无奇缺乏想象力的儿子工作中的创新精神来自多大的调教,不管是激发了他的潜能还是化平凡为神奇,我都对多大多了一层认识。
多大治学严谨、学生成绩分数低非常出名,据说如果学生考试的平均成绩超过70,说明老师出题有问题得写检查。多大本科生1、2年级淘汰率都是30%,能正常毕业的学生不到50%,多大硕士毕业生说本科生的淘汰残酷无情。繁重的课业、残酷的淘汰让学生甚至毕业生怨声载道,抱怨母校的人数多大独占鳌头。
被淘汰的学生选择多种多样,可以换专业、换学校、休学等等。加拿大所有大学的学生成绩都是相对的,每个级别ABCDE都有其比例,毕业证通常分为三等,第一等是以非常优秀成绩毕业,第二等是以优秀成绩毕业,第三等是成绩合格准予毕业。
一位在多大做counselor的朋友说:多大就是自生自灭,学校的宗旨是1/3的学生是优秀的,1/3的学生是平庸的,1/3的学生是要被淘汰的。学校资源很多,主动的学生才能得到学校更多的资源和帮助,自己都不care自己的学生就该被淘汰。我们的毕业生将来大多数是做manager的,所以学校很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Social方面的能力。
那1/3平庸的学生使出浑身解数能熬过一年级和最难的二年级的那部分人都能拿到多大的毕业证,据我所知加拿大的大学基本上是二年级最难,熬过二年级一般不会被淘汰了。拿着多大的毕业证混口饭吃没问题,但要从平庸变为优秀则需破茧成蝶。
儿子的本科和硕士毕业证都是第二等以及他毕业后每一个工作职位都是破格录用说明他属于学校划分的1/3优秀的,父母费尽心力也没能让他改变的被动使他在多大成为“被学校遗忘的学生”(他自己说的),也许正是“被遗忘”让他读硕士时把顽固不化的被动改了。
约克大学属于加拿大的二流大学,但约克的商学院(schulich)和法学院(osgoode )都属于加拿大顶级,特别是儿子硕士读的schulich商学院在全球名列前茅,他学Master of Finance时schulich是第二年设置该专业。schulich多次被评为全加第一和世界25强的商学院,是加拿大第一所被评为世界前50名的商学院,在美国外的商学院中排名第9,在北美商学院排名中第13,可见美国的商学院是强者如云独领风骚。
一贯以自己不是最差和什么环境都能保持中上等为傲、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儿子在schulich学习一个月后变成“我可以做得更好”,这句话让我热泪盈眶:儿子终于从向下看变成向上看、被动变成主动。schulich的过人之处在于让儿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于老师教授学生的和作业的形式等等都是技术面试、考证、工作中要用到的,学生在学校和职场的表现相差不大。比如:儿子在学校帮同学修改交给老师的report,工作中领导让他修改同事写的report;去年其他部门的同事写推荐信,推荐他明年去公司包的游轮玩,在比谁推荐信多的竞争中他获胜得到资格。如果没有帮别人,别人怎么可能帮你写不能是空言虚语的推荐信,实际上是在比谁帮别人更多、分量更重。
加拿大的学校和职场让你死我活的竞争和犹如春风夏雨的互帮互助和谐结合,互惠互利是加拿大的主旋律。加拿大不是世外桃源,贪便宜的市井之徒数不胜数,只是贪便宜的井底之蛙往往会贪小失大、明争暗斗往往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无名小卒倘若融入不到主旋律中难有好发展。
schulich让儿子短短一年就脱胎换骨、学会了学以致用、明白了自己能够做什么和怎样实现目标,毕业时他已经为进入职场做好了准备。多大的教育方式则是熏陶、慢工出细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甚至不情愿地接受了多大的思维模式和观念。多大使儿子变得勇于面对竞争和挑战、善于学习和总结,这些素质使他的硕士学习游刃有余、收获颇丰,工作中务实高效,两所母校对儿子的培养和影响都让他受益终身,让他能够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影响。)。
大学生入学时喜欢说: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这个明天对于儿子来说是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没有工作经验的硕士能够申请到的最高级别职位~7级的职位、毕业生能找到的最好工作职位~公司培养对象的轮换岗,shulich Master of Finance的毕业生找到风险管理方向最高级别工作的记录是儿子创造的,在他之后,schulich的Master of Finance增设了风险管理方向,母校以他为荣是瓜熟蒂落的事。
母校培养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使领导安排儿子做对英语写作要求高、华人难以涉足、虚头巴脑的策略,他靠乐于助人建立人脉,凭具有创新精神、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承担更多u的责任得到赏识重用。儿子工作近3年时一家银行的manager在网上看了他的简历后请HR安排面试,能得到offer和优厚待遇说明面试很成功。这位manager比儿子大4岁,29岁升为director、35岁升为VP,被这种牛人看中是幸运更是挑战,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儿子一番努力后得到牛人的重用和栽培,算是没有辜负母校的培养。让我感激不尽和为儿子自豪的是牛人不到两年两次给儿子升职,还为他进一步的升迁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工作十年升为drector。儿子的经历说明学校对学生的影响难以估量,加拿大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学校,在加拿大职场正直善良本分、没有靠山的人也不会怀才不遇。
多大对学生的划分和治学理念实际上在为加拿大社会挖掘和筛选、培养社会精英,多大的宽进严出只是比其他加拿大名校入学分数稍微宽松一点,却因此向很多大器晚成的年轻人敞开了世界级名校的大门,饮水思源,儿子本科和硕士都以优秀成绩毕业让我非常感激多大宽进严出给儿子成才的机会。多大毕业生当上manager的人遍布加拿大社会各行各业的不同层次,多大毕业证就像名片、通行证,因为有信誉和课程设置合理,很多实习机会和工作机会只招多大的学生和毕业生。不过多大在加拿大并非一枝独秀鹤立鸡群,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并称加拿大大学“三强”,正是有良性竞争学校才能永保活力、才能培养出勇于竞争的学生。